這個問題問到了數字測量儀的核心性能指標,非常關鍵。數字測量儀的精度等級主要依據最大允許誤差(MPE) 來劃分,通常以測量范圍的百分比、固定數值或兩者結合的形式表示,而非傳統指針儀表的 “級"(如 0.5 級、1.0 級)。
精度等級的本質是規定儀器在正常使用條件下,測量結果與真實值的最大偏差范圍。其通用表達式分為兩種類型:
相對誤差型:誤差與測量范圍(或讀數)成正比,公式為 MPE = ±(a%·X + b%·FS)。
固定誤差型:誤差為固定數值,常見于小量程或高精度儀器,公式為 MPE = ±c(c 為具體數值,如 ±0.1℃、±0.01V)。
不同領域的數字測量儀,精度等級的標注習慣略有差異,主要有以下 3 類:
百分比 + 固定值:如 “±(0.05%?X + 0.02%?FS)",常見于數字萬用表、功率分析儀等電子測量儀器。
單純百分比:如 “±0.1% FS",多見于量程固定的儀器,如部分數字壓力儀。
絕對數值:如 “±0.001mm",主要用于高精度測量工具,如數字千分尺、激光測距儀。
精度等級并非wei一衡量標準,實際測量精度還受以下因素影響:
環境條件:溫度、濕度、電磁干擾會改變電子元件性能,超出儀器規定的環境范圍(如 “0~40℃")會導致精度下降。
測量量程:同一款儀器,使用小量程測量小數值時,相對誤差通常更小;使用大量程測量小數值時,相對誤差會增大。
校準周期:電子元件會隨時間漂移,定期校準(如每年 1 次)是維持精度等級的必要操作。